干式除雾噐结构:初效除雾(pp鲍尔环)+中效除雾(高密度20公分PP丝网)
干式除酸雾器工作原理:
当带有酸雾的气体以一定速度上升通过pp丝网时,由于酸上升的惯性作用,酸雾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细丝表面上酸雾的扩散、酸雾的重力沉降,使酸雾形成较大的液滴沿着细丝流至两根丝的交接点。细丝的可润湿性、液体的表面张力及细丝的毛细管作用,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聚集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细丝上分离下落。气体通过除雾器后,基本上不含酸雾珠。分离气体中的酸雾滴,以改善操作条件,优化工艺指标,减少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加处理量及回收有价值的物料,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等。结构简单体积小,除沫效率高,阻力小,重量轻,安装、操作、维修方便,丝网除雾器对粒径≥3~5um的雾滴,捕集效率达98%-99.8%,而气体通过除酸雾的压力降却很小,只有250-500Pa,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干式除酸雾器的除雾效率随气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流速高,作用于雾滴上的惯性力大,有利于气液的分离。但是,流速的增加将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也使能耗增加。而且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流速过高会造成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通常将通过除雾器断面的最高且又不致二次带水时的烟气流速定义为临界流速,该速度与除雾器结构、系统带水负荷、气流方向、除雾器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
在通常的化工操作中所碰到的气体中分散液滴的直径约在0.1~5000μm。一般粒径在100μm以上的颗粒因沉降速度较快,其分离问题很容易解决。通常直径大于50μm的液滴,可用重力沉降法分离;5μm以上的液滴可用惯性碰撞及离心分离法;对于更小的细雾则要设法使其聚集形成较大颗粒,或用纤维过滤器。
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前段视窗口,鲍尔环清洁度,如粘附雾过多及时更换或水冲洗,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2、更换鲍尔环时注意安全,带防腐手套操作。
3、夏季在室外注意温度,设备耐温100摄氏度。
4、20公分丝网半年冲洗,或一年更换,根据实际情况而定。